師者匠心,薪火相傳。在鹽城公交,有一群手握方向盤的“老師傅”,他們以路為紙,以車作筆,將安全、服務與責任,寫進年輕一代的駕駛人生,他們傳承的不僅是技術,更是一座城市的溫度。
金秋九月,鹽城公交K7線駕駛員鄭信祥像往常一樣,手握方向盤,眼神專注。不過,他不僅是司機,還是不少年輕駕駛員的“引路人”。他以車廂為課堂,將多年積累的駕駛技能與服務心得,一點一滴傳授給后輩——從進出站的規(guī)范操作,到斑馬線前的文明禮讓,再到對老年乘客的貼心關照,每一個細節(jié)都是他言傳身教的注腳。
作為一名“老師傅”,鄭信祥始終以身作則。跟車時,他仔細觀察年輕駕駛員的每一個動作:是否規(guī)范進站、是否平穩(wěn)啟停、是否通過后視鏡留意乘客動態(tài)。他常說,“公交車司機的活兒,每一處細節(jié)都責任重大。”每次營運結束,他都會耐心指出問題,幫助他們一步步改進。有一次,他發(fā)現(xiàn)一位年輕司機起步時未注意車內乘客是否站穩(wěn),便反復叮囑其務必確認安全再發(fā)車。這份細致和責任心,也換來了徒弟們的真誠敬意——一名駕駛員親手做了午飯送給鄭信祥,感謝鄭師傅對他的關心和教導。
鄭信祥也常回想起自己剛入行時,跟著“老師傅”學車的經歷。從熟悉線路、檢查車輛,到了解公司制度和行車規(guī)范,師傅毫無保留的指導,讓他受益至今。如今角色轉換,他更加理解“傳承”二字的重量。每當有人向他請教,他總是傾囊相授。線路上的同事都愛聽他的“課”,也愿意向他“取經”。
在鹽城公交,像鄭信祥這樣的老師傅并不少見,K9線線路班長韓維也常常利用休息時間跟車指導。他提醒年輕同事:開車不僅是技術,更是“良心活”。過路口要慢、隱患點要記牢、服務乘客要熱情……這些樸實卻珍貴的經驗,通過一句句叮囑、一次次示范,悄然延續(xù)著公交人的專業(yè)與溫度。
十米車廂,是流動的講臺;手握方向盤,是沉甸甸的使命。沒有鮮花和掌聲,這些公交線上的老師傅們,依然日復一日地堅守在駕駛座上,以實際行動踐行“傳幫帶”的傳統(tǒng)。他們傳遞的不僅是駕駛技術,更是一份對安全的敬畏、對服務的用心,也為鹽城公交的高質量發(fā)展注入了堅實而溫暖的力量。
致敬傳承,致敬公交“老師傅”們,致敬每一份默默守護,你們用方向盤詮釋匠心,用歲月守護出行,愿這份傳承持續(xù)照亮前行的路。
